如何评估小鸟对“三维现实界”造成的影响

当考察小鸟对三维现实界造成的影响时,有一个需被关注的重点“显现范围”,想要对具体小鸟进行具体的显现范围划分前置条件是必须知道三维现实界的概念物部分,也就是已与意识位面相融部分的范围及深度。通常情况下,在可感知范围内,我们将对三维现实界影响最为深远,受有意识生物体观测最为频繁,与三维现实界交融最为明显的小鸟称为“起始集合”,能够被冠以此名号的小鸟不论从空间或是时间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可被质疑的“存在”,它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影响三维现实界的概念物和潜在理,并使三维现实界在有意识生物体面前成为它们庞大投影的映射。

正如它们的称号“起始集合”所述的那样,其自身也是包含了众多意识可能性的“意识位面平行界”。如果世界上一切“界”的主干是“意识位面”——荆棘鸟,那么这些“起始集合”就是这棵庞大巨树上最为壮硕的枝干,在它们之下便是无数被细分,形态功能构成各异的下属界。基于这些分岔出的枝条从根源上与其上属界本质相同,因此不论显现范围大小,下属界本身也作为“意识位面平行界”而存在。这也意味着,就算枝干延伸到已存认知的最细微之处,面临的永远还是无穷尽的意识可能性。确定目标小鸟所属的“起始集合”——沿着分支脉络往下摸索——根据目标小鸟与“起始集合”间的层级数量估算其影响力,这便是目前通用的评估小鸟对“三维现实界”造成的影响的方法。

随着生物体们对三维现实界的认知不断深入,目前能够被观测到的小鸟大都可被同时划分进多个不同的起始集合,而这种状况也意味着同一小鸟代表的界拥有能够从更多认知角度被考虑的影响力。

正如之前所述,“界”实际上是认知的基本单位,类似于“理解之边界”的存在,并能够在其作用范围之内以近乎相同的模式影响与它接触的所有有意识生物体。当某一个“界”被同时划分进多个不同认知领域内的“起始集合”时,它的作用范围之内的影响模式会在不同的认知视角下拥有不同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界”在不同认知领域内的影响模式无论如何变化,最终还是会围绕着这个“界”的三要素(存在物,潜在理,概念物)来影响有意识生物体。
(通常情况下,小鸟被赋予的“名称”能够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其所代表的“界”的三要素,因此将小鸟名称视作不同认知领域内的影响模式变化所围绕的“关键词”也不为过。)

同一小鸟在不同认知类型下的显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