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界”(以及与小鸟们的联系)

“界”,“边界”亦或“范围”,在这里,通常情况下“界”指代的是有意识的生物体认知“世界”的基本单位。

一切与认知活动相关联的动作,不论是物理感知层面,还是精神概念层面,抑或是两者的结合体,每一类已能够被有意识生物体经历的认知行为均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边界,并在这已被划定而出的领域之内以近乎相同的模式作用于不同生物体,这便是我们将认知的基本单位称之为“界”的原因。

虽然可以明确表明“界”是一类认知的基本单位,但是其所覆盖的认知范围大小却各有不同,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界相互间存在着“兼并与包容”,而这也因此被视为“界”之间共存的基本准则。

“界”作为认知的基本单位而存在,但使“界”能够成立的是三类比其更为基础的组成要素:“存在物”,“潜在理”,“概念物”。界的存在不应被认为是这三种要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其全部简单相加的总和。相对而言,“界”通常存在于三种要素互相调和关联的纽带之间,而纽带本身与三种要素相结合即是能够使“界”成立的基石。

通常情况下,存在物指代的便是实存,是任何存在未被染指,最为本真纯粹的那一面,而与之相对的;概念物便是这纯粹之物展露在人们面前的,能够被系统性认知并纳入概念体系中的那一部分;潜在理顾名思义,是存在物概念化后从中所产生的“投影”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映射,换而言之,潜在理是对“物”本身存在状态的联结,推演乃至预判。 在一切已被观测到的“界”的诞生及交汇之地,同时也是对我们而言最庞大,最难以捉摸的“界”——“意识位面”,我们可以观测到典型的关于构成界的三种要素互相作用调和的例子。神经元小鸟的前置状态:“位面/信息卵”作为“意识位面”自分化而出的“平行界”而存在,其三大主要组成要素:“卵壳,髓质,胚核”分别对应构成这一只小鸟所代表的界的“概念物,潜在理,存在物”。因意识位面跨越维度的延展性,我们尚且无从得知它自身及其诸多小鸟能够被现存语言完美涵盖的“三要素”具体构成,但对于在“三维现实界”对其进行观测的我们而言,比较轻松的是能够从意识位面与三维现实的表层融合部分一窥这些与“界”同义的,鸟儿们的身型。

Scroll to Top